2009.10.26 工商時報
記者:林憲祥高雄捷運公司董事長劉三錡,今年2月18日上任以來,就根據他熟悉財務的專業背景,來為高雄捷運把脈,希望能夠儘快找出捷運發生虧損的癥結,立刻對症下藥,果然,經過劉三錡深入了解捷運狀況後,始發覺捷運最大的問題,在於財務結構要設法改善,並要設法將技術經驗輸出,才可能讓高捷「轉虧為盈」。 張家祝識人才 三顧茅廬 曾任行政院主計長的劉三錡,與中鋼董事長張家祝是舊識,當劉三錡離開公務機關後,應邀前往苗栗育達科技大學擔任校長,巧合的是張家祝從交通部次長退休後,也在隔壁的新竹中華大學擔任校長,兩人平時就有往來,且劉三錡也曾獲邀前往中華大學演講,就是劉三錡豐富的財務背景,頗讓張家祝欣賞,遂於今年初「三顧茅廬」,力邀劉三錡南下擔任高捷董事長,希望借重他的專業,好好為捷運把脈,並注入活力。
劉三錡說,他剛到育達科技大學時,當時學校還未改制,在教育部評鑑的排名上「吊車尾」,他了解情況後發現教職員和學生缺乏士氣,於是萌生改造的決心,他認為一定要讓教職員和學生對這所學校有認同感和懷抱著希望,學校才有前途。
找回員工信心 追求願景 劉三錡就經常利用中午時間,與學生一起吃便當,總共吃了40多場,且利用晚餐時間和教職員吃便當,也吃了20多場,一方面聽取教職員和學生的意見,另一方面要讓他們知道學校的危機在那裡?且希望在那裡?經過一番的溝通後,形成共識,並建立「要努力打拚,才有共同的希望」後,民國95年底經教育部評比後,終於在96年初公布的評比結果,名列前茅,這是他引以為榮的地方。
劉三錡年初來高雄捷運公司服務後,也發現高捷有相同的問題,但捷運與學校不同,評比的對象是顧客,並非是教育部,因此首先他決定要把員工的信心找回來,讓員工對這家公司有信心,對前景抱持希望,並願意為公司打拚,捷運才有前途。
開發周邊資產 帶動人潮 劉三錡說,捷運通車後,雖然運量重要,但財務更為重要,他要同仁儘量開源節流外,若要增加運量,週邊也要有新的開發案來帶動人潮,至於票價,現在為了刺激民眾搭乘捷運,一律打85折,若要再降價,則必須要求市府提撥「環保基金」來補貼,不然一味的降價,即使運量增加,但相對的捷運的營收減少,若無法營運下去,也等於白降,因此若要降價,還是要有補貼才行,譬如票價降為7折,若市府能夠補貼15%,則不僅營收不會減少,運量也會增加。且市府也嚴格管理汽、機車的停放,這樣也有助於提高運量。
爭取補助款項 改善財務 劉三錡指出,捷運眼前最大的困難,仍在於財務結構不健全,這也是虧損的主要原因,而要改善財務,一大部份需要市府協助,包括增建工程項目,諸如美麗島車站原來的設計是直徑100米,卻增加為140米,於是追加工程款17億元,其它車站增加出口部份,累計有35個案子,追加款達67億元,但市府迄今不願支付這些款項。
還有,捷運紅、橘線雖然如期如質完工,但因工程勘驗,被迫延後一年通車,導致「物價指數調整補償」的經費合計也有89億元之譜,前2項加起來就達到156億元,若市府能夠支付這筆款項,則捷運財務就可以改善了。
對於捷運是否增資問題,劉三錡表示,捷運的大股東,包括中鋼、遠東、統一集團、東南水泥、榮工處、行政院開發基金等,其中,中鋼董事長張家祝曾表達願意增資,但必須符合三個前提,包括一、最起碼要讓公司有存活下去的機會。二、要讓董事會認同。三、要讓其它大股東同意增資才行,不然增資毫無意義。
技術經驗輸出 打開生路 捷運短期內還是有很大資金壓力,主要是目前積欠廠商的工程款有50多億元,預計到年底會達到75億元左右,為了能夠償還廠商工程款,該公司曾於4月19日去函市府捷運局,希望能夠同意運用「平準基金」,但迄今市府並沒有回應。在未能獲得市府支持之前,捷運公司必須自求多福,設法開拓業務,以確保股東和員工的權益。
劉三錡說,高捷經過這幾年的開發和營運,已有工程上的實績,這是高捷最大的資源,目前正尋求拓展業務,包括爭取承包臺中、桃園捷運工程,甚至前往大陸承包工程等,唯有讓高捷的技術經驗輸出,幫忙員工打開一條生路,讓公司營收提高外,也讓員工的收入增加,如此員工對捷運才會懷抱希望,充滿信心,願意為這家在地的公司努力、打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