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記者蔡明樺/桃園報導】追求節能減碳,全球在「綠色運輸」上找到最大公約數,擁有200萬人口的桃園縣,也計畫在9月22日響應「國際無車日」活動。學者呼籲,公車客運是提升公共運輸使用率的骨幹,捷運進而發揮加乘效果,切勿本末倒置。
根據交通部去年統計,臺北市是全臺大眾運輸使用率最高的縣市,有37.6%的人口搭乘公車、捷運和火車等,其次為基隆市、新北市,桃園縣只有11.8%,私人運具使用率卻高達76.3%。
桃園縣交通局科長林明昌表示,提高大眾運具使用率有短中長程計畫,配合機場捷運後年通車,公車路線必須重新調整,達到場站接駁的功能,配合捷運綠線從八德市延伸到桃園航空城特定區,目前評估在捷運經過的中正路開闢公車路線的可行性,以不影響交通車流為原則。
「縣市政府不該捨本逐末,捷運絕不是公共運輸的萬靈丹。」逢甲大學運輸與科技管理系教授李克聰舉臺北市為例,捷運還沒通車前,公車使用率已接近3成,運量在捷運通車後,產生驚人的加乘效果。
李克聰認為,桃園在公車客運的軟硬體佈建上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,包括路網重新規劃、班次密度、站牌設施和發展快捷公車等,改變民眾的交通習慣非一蹴可幾,公車路網、密度健全後,自然會帶動通勤運量,才能複製「臺北經驗」避免捷運淪為錢坑。
公車路網佈建需龐大經費,交大運輸研究所教授邱裕鈞建議可先從人口集中的桃園、中壢做起,先在重要路廊增加公車班次、密度,同時限縮汽機車停車格,雙管齊下讓民眾習慣搭公車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