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.11.27 聯合報
上月廿七日,卅六歲的高雄市瑞豐國小會計主任莊雅婷載著八歲兒子,從漁港路停等紅燈準備穿越新生路,才駛出慢車道就遭正要右轉新生路的油罐車撞倒,當場捲入輪底,母子均不幸死亡。外界多把焦點放在肇事油罐車司機,卻忽略了真正導致悲劇的「殺手」,可能來自該路段設計不良的號誌。
原來,漁港路雖有分隔島區分快、慢車道,卻共用一個號誌。每到綠燈一亮起,快車道右轉車、慢車道直行車全卡一起,導致該路事故不斷。但直到賠上兩條人命後,才引起相關單位關注。
事發後三周,高雄市交通局悄悄更改了事發路段的號誌,分隔快慢車道號誌;但記者實際走訪高雄市及其他縣市,發現類似設計不良、間接殺人的「奪命號誌」,卻普遍存在全台各個路口。
據統計,國內每年有十四萬件交通事故發生在交叉路口,每天約有兩人在路口喪命。除了雙方搶快、視線遮蔽或未禮讓外,不良交通號誌成為最大「殺手」。因設計不當引導快車道右轉、慢車道直行相撞,或T字路口汽車左轉,容易擦撞與直行機車或行人的號誌比比皆是。
記者在下班時間沿著高雄市四維四路向西走,雖有分隔島隔開快、慢車道,也各自設有紅綠燈,但兩號誌卻是同時從紅燈轉為綠燈;一輛輛快車道外線汽車,隨著路面右轉標線轉彎駛入中華四路,卻與慢車道直行機車糾結在路口,多輛機車先是緊急煞車,再從汽車夾縫中竄出。
「這完全是錯誤設計。」交大管理學院院長張新立分析,錯誤的號誌設計讓民眾陷入險境,遇上車禍恐怕都可申請國賠。一名車禍鑑定專家也說,錯亂的交通號誌造成事故,鑑定時通常會檢討「沒有保持安全間隔」、「轉彎車未禮讓直行車」,甚至要轉彎車理賠,但事實上號誌設計本身根本不符規則,「高雄市政府必須檢討。」
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李克聰說,台灣車流特性,除汽、機車量不斷攀升外,近年還加入自行車、電動機車和電動自行車,但交通工程、號誌卻仍停留在十年前,早已跟不上複雜車流,事故才會不斷發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