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S STOP!! 公共運輸情報站
2010年10月13日
他山之石/完工後空氣更好 免等平交道
99.10.13 聯合報
【記者陳俍任/臺北報導】都會區鐵路地下化,到底可帶來多少效益?兩年前,臺北市長郝龍斌陪同總統馬英九巡視南港車站聯合開發案時,指出南港鐵路地下化,帶動土地開發與商業效益,對臺北市稅收,未來一年就可多出廿億元。
這只是臺北市兩年前的粗估,如果以今天南港車站周邊的土地開發價值算,地方政府每年稅收恐怕要再往上追加兩成以上。
以北鑑南,政府把臺北地下化的成功經驗延伸到南臺灣,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四年前啟動,現在進行到工程進度的三成七,高雄新站主體也將在明年二月動工,不論未來藍綠誰主政,民眾都在七年後可享受「鐵路地下化」帶來的便利、更新鮮的空氣與經濟發展。
廿九年前,臺北鐵路地下化第一期工程啟動,當時除了北到華山引道、南到萬華站的軌道全面地下化外,交通部與臺鐵最重要的任務還包括站區開發。
前者帶來的是中華路上十三個平交道全部「功成身退」,後者則是靠著站區開發挹注臺鐵財務。
「對都會與生活的價值是無形的,」鐵路改建工程局副局長周永暉指出,中華路少了那十三個平交道,所有民眾「等」平交道的時間全省下來,且平交道造成的交通事故消失了,都市景觀、環境改造與空氣品質都因此提升,這也是後來馬英九擔任臺北市長時,能夠順利推動改造萬華「西區翻轉」的基石。
臺北鐵路地下化共分四階段,第一階段為臺北車站本身及北到華山引道、南到萬華站的地下化,第二階段從華山到松山,第三階段為萬華到板橋,最後才是現在的南港專案。
但是,前三個階段,政府只以站區本身開發評估效益,交通部長毛治國以「小都更」形容,指這樣的鐵路地下化只是帶來財務效益,但最後的南港地下化,則結合地方政府的都市計畫,帶動周邊開發與產業發展,這才是真正的「經濟效益」。
標籤:
鐵路地下化,
Kaohsiung高雄,
TRA 臺鐵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這篇怪怪的, 平交道旁好像是"翠華路", 中華路離鐵道還有一段不遠的距離..
回覆刪除文中中華路若是台北的, 那就是我誤會文中意思了..
回覆刪除這篇報導並沒有怪怪的,請重頭看到尾。
回覆刪除